• 正在查找将来过去时的官方设定集?不如看看万界大百科吧!
  • 《将来过去时》第一部分 现在 魔科纪元的少年少女 即将正式发布!
  • 让我偷偷看一眼小鱼君的博客……
  • 服务器已成功迁移到 阿里云(杭州)

模板:Familytree

出自小鱼君和他的朋友们
於 2017年11月8日 (三) 20:32 由 机智的小鱼君對話 | 貢獻 所做的修訂 (以“<includeonly>{{Familytree/step2 |boxstyle={{{boxstyle|}}}|border={{{border|2}}}| |row1 ""=<td rowspan="2" colspan="2"></td>| |row2 ""=| |row1 " "=<td rowspan="2" ...”为内容创建页面)
(差異) ←上個修訂 | 最新修訂 (差異) | 下個修訂→ (差異)
Template-info.png 模板文檔  [查看] [編輯] [歷史] [刷新]

Template:引自其他wiki

本頁內容來自中文維基百科,使用CC-BY-SA 3.0版權協議

此模板使用類似ASCII藝術的句法生成簡單系譜圖。它用HTML表格和CSS在適當的位置生成文字框和線條以構成家族樹,使用者在文本框內可以任意運用維基語法。

參數

模版接受至多99個未命名參數,每個參數代表一個「格子」或者一個「框」。

  • 格子內含有線狀元素,用來生成橫縱線條以及各種拐角以連接各個「框」。每一個格子用簡單的字符參數來描述,一個特別的例子是空格子,用一個空格來描述不含任何線條的格子。下面列出模版支持的格子類型:
實體線
,
 
 
 
 
  .
 
 
 
  `
 
 
 
  '
 
 
 
 
^
 
 
 
  v
 
 
 
  (
 
 
 
  )
 
 
 
 
-
 
 
  !
 
 
  +
 
 
 
 
 
 
 
虛線
F
 
 
 
 
  7
 
 
 
  L
 
 
 
  J
 
 
 
 
A
 
 
 
  V
 
 
 
  C
 
 
 
  D
 
 
 
 
~
 
 
  :
 
 
  %
 
 
 
 
 
混合型
*
 
 
 
 
  }
 
 
 
  {
 
 
 
 
#
 
 
 
 
  y
 
 
 
  h
 
 
 
 
]
 
 
 
  [
 
 
 
 


  • 內可以填寫任意的維基標記,框內的內容用附加命名變量的方法來加以描述。每一個框為三個格子寬,並且通常具有2px寬的黑邊。附加的變量可以取用任何合法的名字,但是建議不要使用單字符的名字以免與「格子」衝突。

框的外形可以由參數borderboxstyle控制,前一個以px為單位控制框邊的寬度,後者可以為任意CSS語句,用來修飾框的外觀。例如下列代碼:

{{familytree/start}}
{{familytree|border=0|boxstyle=background:#dfd;| | FOO |y| BAR | |FOO=Box 1|BAR=Box 2}}
{{familytree|border=0|boxstyle=background:#dfd;| | |,|-|^|-|.| | }}
{{familytree|border=0|boxstyle=background:#dfd;| | FOO | | BAR | |FOO=Box 3|BAR=Box 4}}
{{familytree/end}}

產生如下效果:

 
Box 1
 
Box 2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Box 3
 
Box 4
 

{{familytree/start}} 模版也接受一個可選的style參數來制定整個表格的格式。

使用範例

此範例可能對於第一次使用者有所幫助,當讀者掌握相應技巧後,並不需遵循此過程。

步驟一:首先在紙上把家族圖畫好,如下圖:

 
 
媽媽
 
爸爸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哥哥
 
 
妹妹


步驟二:考慮將這個圖放置在一個長方形中,圖形由一個個小的方格子所組成,填滿整個長方形(如同在拼圖),每個方格子為以下3種元素之任一:

  • 連接用的線條,例如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每個佔用1個方格子,若是較長的線則需要拼接。
  • 文字與邊框,例如
            爸爸        
    注意的是文字連同邊框一起佔用3個方格子,這是固定且不能自行定義的。
  • 空格,即除以上兩種之外的空白處,每個空格即為1個方格子大小的空白。

按照這種方法,以上圖形可以用3行11列個方格子來表示,具體分解如下(這一步為關鍵步驟,如出錯會導致圖形的偏差):

空格 空格 媽媽
 
 
 
爸爸 空格 空格
空格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空格
哥哥 空格 空格 妹妹

這裏特別提醒下對於空格數量的確認,你可能不能一下子看出第一行左側有2個空格,但是當你整齊地將圖形進行排列和劃分後,即能發現應該補足的空格數量。


步驟三:換成對應的代碼,每個方格子的代碼之間使用豎線條 | 來進行分隔:

  • 看到連接線,比如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就是豎線條之間加一個y(請查看參數)
  • 看到文字和方框,那就在豎線條之間加入文字(注意文字的方框不需要單獨的代碼)
  • 看到空格,就是豎線條之間為一個空格

以下是替換後的結果,與上列表格一一對應:

| | | 妈妈 |y| 爸爸 | | |
| |,|-|-|-|+|-|-|-|.| |
| 哥哥 | | 我  | | 妹妹 |

馬上就要成功了,不過文字部分還要稍作處理,對於文字,你需要自行創造一個代碼填入該文字應該佔據的位置,然後在該行之後說明這種替代關係。

這裏比如把媽媽用 「Mum」表示,爸爸用「Dad」表示(當然這是你自己定義的,用爹、粑粑、bb之類的表示均可,但最好使用三個字符,因為使用三個字符時,上下行對齊,容易檢查)。在下面,「Mum」和「Dad」 兩個代碼已經替換了原有文字,而 「Mum=媽媽 | Dad=爸爸」則加在原有語句後面表示這種替代關係,注意,「Mum=媽媽」和「Dad=爸爸」之間是使用一條豎線 | 來進行分隔的,以此類推。

| | | Mum |y| Dad | | | Mum=妈妈 | Dad=爸爸


步驟四:按以下格式,即為完整的、可以使用的代碼:

{{familytree/start}}
{{familytree | | | Mum |y| Dad | | |Mum=妈妈|Dad=爸爸}}
{{familytree | |,|-|-|-|+|-|-|-|.| | }}
{{familytree | Bro | |  I  | | Sis |Bro=哥哥|I=我|Sis=妹妹}}
{{familytree/end}}

下面給出一個更大的家族圖與代碼,供參考,可以看到文字部分使用了一些維基語法:

 
 
 
奶奶
 
 
 
爺爺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媽媽
 
爸爸
 
叔叔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哥哥
 
 
妹妹
 
 
{{familytree/start}}
{{familytree | | | | 奶 |~|y|~| 爷 | | 奶=奶奶|爷=爷爷}}
{{familytree | | | | | | | |)|-|-|-|.| }}
{{familytree | | | 妈 |y| 爸 | |叔| 妈=妈妈|爸=爸爸|叔=<s>叔叔</s>}}
{{familytree | |,|-|-|-|+|-|-|-|.| | | }}
{{familytree | 哥 | | 俺  | | 妹 | | | 哥=哥哥|俺='''我'''|妹=[[妹妹]]}}
{{familytree/end}}